《课标》明确指出:“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,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,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。”关注人文素养,创新精神,合作意识,实践能力,是当今课改理念的核心。那么,如何落实课改理念,开放语文教学呢?本文,笔者就此问题,谈谈自己的浅薄之见,诚与各位方家共同商榷。
第一.应摆正师生的角色地位,创设宽松,和谐,民主的学习氛围。
传统的教学,乃“教师中心”主义。教师是主角,约占据了三分之二的舞台,学生只不过是配角,甚至是观众而已。在“填鸭”“注入”式的教学模式下,学生只能在沉郁的氛围中,如“接收器”一样被动接受知识。练习,练习,再练习,考试,考试,再考试(全为“考考考,教师的法宝;分分分,学生的命根”),机械重复,如此以往,学生倍感学习是一项苦差役,还谈何“兴趣,素养,发展,创新”。因此,要落实课改理念,开放语文教学,务必摆正师生角色地位,创设宽松,和谐,民主的学习氛围。“学生是学习的主人”,我们应该还学生的主动权,选择权,把舞台毫不吝啬地让给学生,学生才是主角。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,引导者,参与者,促进者。“师道尊严”“唯师独尊”此类话语,理应抛之九霄云外,让其永远消失。师生平等,互尊互重。把教师自己当成学生的大哥哥,大姐姐,或好朋友。走下讲台,与学生一同学习,一同交流。坐下来,甚至蹲下来与学生促膝而谈。如此以来,师生之间的隔阂定将淡化,距离定会拉近。如在教学《池塘边的叫声》表演课文这一环节,教师扮演小鱼,戴上小鱼头饰,让其他学生轮流戴上青蛙头饰,扮演青蛙(如此交换角色),课本剧的上演,将小鱼,青蛙的语言、表情、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,文章所蕴涵的思想精髓(小鱼的天真,懂礼貌;青蛙的乐于助人,言行一致),不言而喻,小朋友们在愉快的活动中,轻松感悟。实践证明,这样的学习不会再苦闷、沉重,必将赋予轻松、愉悦、和谐的色彩。
第二.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,构建自主,探究,合作交流的学习平台。
课改强调“以人为本”,关注“人文素养”。人文素养,即是“通过熏陶和主体的自身实践,将人类文化成果内化为人格、气质、修养、包含精神关怀、人生价值、道德判断、思维方式和多元文化等。构建自主、探究、合作交流的学习平台,倡导开放的语文教学模式,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,获取适应终身学习发展的方法,培养健康的情感,态度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主体。笔者认为,在语文教学中,运用自主、合作、探究的学习方式,应注意几个问题:(一)自主、合作学习、目标要明确。有的教师认为,在语文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,为体现语文教学的“朗读感悟”“读书百遍,其义自见”,于是便整堂课就让学生自己漫无目的的读课文,结果,读了数遍不解其义。自主学习,也需教师的主导点拨,也需有明确的目标。如在教学《“精彩极了”和“糟糕透了”》一课伊始,教师便提出明确的学习形式和目标:(1)字读课文,初知大意,画出不理解的词句,或感触较深的语段。(2)提出问题,小组合作,解决问题,彼此交流感受,确实解决不了的,提出全班交流和老师一起共同研究解决。只有目标明确了,学习才不会无的放失。(二)在小组合作学习中,要避免步入三大误区:(1)将小组合作理解为小组讨论;(2)自由放任,缺乏监控;(3)少数人学习,多数人休闲。
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效,避免走入误区,可采纳如下措施:(1)正确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要领:小组学习的一般步骤:组内成员自学——在“主持人”的协调下学生依次发表意见——若经过争论后大家的意见仍不统一,则由“记录员”记录下来,待小组汇报时提交全班交流。(2)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,加强对合作学习的监控。(3)制定适宜的小组合作学习目标;(4)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,培养小组成员的团结合作精神。
第三.创设教学情境,交往互动,综合提高。
教学情境的巧妙创设,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。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”学生有了兴趣,教学等于成功了一大半。如在教学《丁丁冬冬学识字》其中的蔬菜水果类时,设疑:你们平时都喜欢吃哪些蔬菜和水果?说说看。(这贴近于学生生活,个个小朋友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),教师板书他们所说蔬菜和水果的名称。随后质问:“你们这么喜欢吃这些蔬菜和水果,能用图画出来吗?(学生自愿上台在词语上板画实物图,其余在下面画),然后同桌交流(说说、认认、读读),同时讲述一个关于自己吃蔬菜或水果的故事。气氛之热烈,激情之高涨。学生在快乐的说、画、读之中便认识了很多字,也培养了自己的表达、交流的能力。新课程,关注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。其实,语文课程也是一门综合实践活动课。多学科的交叉渗透,给语文教学增添了活力。语文教学中贯穿着美术、音乐、舞蹈、表演、欣赏、故事等内容。学生在自主实践活动,能力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与提高。
坚信,站在课改第一线的同行,只要努力贯彻课改精神,认真落实课改理念,让语文教学开放,充满生机活力,定将引出课改绚丽的明天!